1. 首页 > 宝宝起名大全 > 文章页面

给儿子起名叫李世民好吗?李姓和李世民有关系吗(能起名叫李世民吗)

著名女皇死后,把自己的江山还给了李氏家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给儿子起名叫李世民好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李姓和李世民有关系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给儿子起名叫李世民好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呢李世民的名是什么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呢

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

姓氏文化 人才辈出的李姓由来

——《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诏》

01.总述

公元626年,李世民从父亲李渊手里夺得皇位。同年8月,他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册立为太子。从上面的那份《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诏》中咱不难看出,李承乾当时一点儿都不荒唐。事实上,他不光不荒唐,反而颇有才气。你看他,熟读儒家经典,有文化;为人宽厚仁孝,有德行;长得丰姿峻嶷,有气质。这样完美的人,后来却越来越荒唐,为什么?各位别急,咱将从多个角度,来再现他的荒唐样!

肇有皇王,司牧黎庶,咸立上嗣,以守宗祧,固本忘其私爱,继世存乎公道。故立季历而树姬发,隆周享七百之期;黜临江而罪戾园,炎汉定两京之业。是知储副之寄,社稷系以安危;废立之规,鼎命由其轻重。详观历代,安可非其人哉!

——《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

02.角度一:史料中的李承乾,到底有多荒唐?

据《新唐书》记载,公元642年,魏王李泰的《括地志》编纂完成,李世民很高兴,对他多加赏赐,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这让太子很是不安。公元643年,太子太师魏征病重。这让李承乾更加惶恐,他怕弟弟李泰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竟然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起兵逼宫。各位,这事儿够荒唐的吧?事实上,李承乾干的荒唐事儿绝不止这一件!

相传唐贞观年间,射得一鹿,治愈太子之病,筑庙祀神鹿,该地被命名为神鹿坊,故以此遗址命名为神鹿立交。

——《西安通览》

03.角度二:民间传说中的李承乾,更加荒唐?

据《西安通览》一书记载,他喜欢扮演突厥人。有一次,他将监狱中的犯人放出,让他们去民间偷牛羊。然后自己则扮演成突厥人,与东宫的太监们一起,攻打这些犯人。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而且,民间传说,李承乾有龙阳之好。东宫有个叫“称心”的人,长得像个女人,深得李承乾的宠幸,后者还为他立碑,给他封了官。后来李世民将“称心”处死了,李承乾居然日日痛哭,为他搞了个隆重的祭奠仪式!

04.角度三:罗辑分析李承乾的荒唐

各位,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除了史料和民间传说,咱还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发现端倪。大唐风气开放,这是事实,李承乾年仅8岁就当了太子。李世民又对他宠爱有加。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导致了李承乾的荒唐。据史料记载,他放纵又贪玩、聪慧又虚伪,经常做些出格的事儿,逼得李世民最终将其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堂堂太子被废为庶人,可见其荒唐!

李世民的名是什么

关于“李世民”这个鼎鼎大名的来历,《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

《新唐书·本纪第二》文字内容差不多:[[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史书上对于唐太宗之父唐高祖李渊的字是有记载的,《新唐书·本纪第一》文:“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但为什么找不到关于李世民的字的记载呢?

个人猜想原因如下:

古人的“名”是由父母长辈给取的,自幼便有。而“字”,则是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字”,又称“表字”,好像是根据幼时取名的原意,引申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杜甫,字“子美”(甫,即美男子)。名和字的使用场合不同:名,一般是供父母及尊长等叫唤的,而“字”,则是成年后供平辈朋友、同窗同学、同僚等称呼的,被称“字”者有被当作成年人来尊重之意(有点像从前日本人称对方为某某君的意思)。

而唐太宗李世民,早在18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便随父太原兴兵直取关中,一路上势如破竹,短短几个月便占领长安。李渊随即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兼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经查阅史籍,大略的感觉是很多开国的皇帝(包括乱世后复国的皇帝)都有“字”流传下来,例如汉高祖刘邦,字季(这个字似乎有点土,叫起来好像是“刘老四”的意思);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西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而较早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的储君几乎都查不到“字”的记载(《新唐书·本纪第三》中倒是记载了唐高宗李治的字“为善”,令人不解的是,李治被立为太子时才16岁,还没到“及冠”之年,那么对于未来的储君,是否还有必要再取个“字”让同辈的亲友称呼呢?)。

绝大多数皇帝的“字”没有记载,到底是因为当初被立为皇太子不必取“字”了,还是居位尊崇没有人有资格称呼其“字”致使失传?不得而知.

关于给儿子起名叫李世民好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八大姓氏 有你的姓氏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