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宝宝起名大全 > 文章页面

画画大师的名字有哪些

教你如何画动漫美女,学会之后你就是一名绘画大师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画画大师的名字有哪些,以及国内画师是怎样起名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冰墩墩是怎么选出来的呢李煜是个好皇帝吗冰墩墩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第一眼看到冰墩墩是在朋友圈,有列表晒出了自己刚买到或者早就拥有的冰墩墩,差点就要刷屏。我定睛一看,沦陷得很快啊:熊猫外形,圆润雪白的身体加上黑眼圈黑耳朵,外面套着个冰糖似的冰晶壳,内八字,更重要的是两只爪子的肉垫上都有小红心!不仅外形可爱,它的名字也有特殊含义。“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这谁能不爱啊~很显然大家都被这么可爱的吉祥物折服了,一时间“一墩难求”,冰墩墩真的像它的原型一样变得热门又稀有了。官方店铺要拼手速才能成功下单,有的甚至被黄牛炒出天价,看来要想实现“一户一墩”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呀!

农村一名高手,在墙上绘画竟画出桃园三结义,这绘画技术应该学几年

冰墩墩抖雪,我的入坑动图!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我坐在沙发上看完了整个开幕式。在欣赏惊艳而美轮美奂的表演时,我一边为之感到赞叹,一边又不禁在场上寻找冰墩墩的身影:果然,在“冰雪五环”一景中,一个完整的、晶莹剔透的冰五环在冰台中被“激光刻刀”雕出的同时,旁边还有6个活泼可爱的冰墩墩在欢跳着,只不过这次是“镭射”配色的冰墩墩。而随着比赛逐步推进,在将目光投向紧张激烈的赛场之余,场外的冰墩墩也格外“瞩目”:五次挑战花滑“4A”、领队扭秧歌、搬重物、扫雪、指挥,无所不能,更是坐实了在大家心中的“萌主”地位。除此之外,各式各样带着冰墩墩图案的表情包也在网上迅速火了起来,有的软萌可爱,有的则“阴阳怪气”,和大家经常使用的“熊猫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同前阵子的玲娜贝儿和其他迅速蹿红的角色一般,冰墩墩从几年前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顶流”,但和其他角色不同的是,冰墩墩寓意着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寄寓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

思维导图

冰墩墩的诞生

那么说到这里,相信很多友友都十分好奇冰墩墩的诞生过程。我国曾在2008年举办过一次夏季奥运会,那次的吉祥物是五个福娃,由清华美院的教授韩美林设计。他们名字的谐音组成了“北京欢迎你”这句话,不仅名字有寓意,设计灵感也是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冰墩墩、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和五位“前辈”同样,是从全球征集的设计方案中海选而来,随后经过若干调整和改动,才最终得到了这么两个可爱而富有内涵的角色。

福娃的设计图,超级可爱!!

尽管冬奥会在2022年才召开,但是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筹备工作要追溯到2018年。

1.征集和海选

2018年8月8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启动仪式举行。到了10月20日,吉祥物全球征集设计方案进入交稿阶段,征集活动历时84天,共收到设计方案5816件,数量是2008年那次海选的将近9倍。这其中既有各位中小学的小朋友们手绘的设计方案,也有各大高校的专业设计团队利用作图和建模软件设计出来的方案。

海选现场,超——级多的候选作品!

到了2019年的上半年,北京冬奥组委会分别请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三轮筛选,分别是6000进100,100进10,和10里挑1。近6000张设计方案铺满了整个大礼堂的桌面,那场面可谓是相当壮观呀!这其中有大胆新颖的设计,也不乏有一些“画风陡峭”的作品。评选人员们来回走动、翻动着画作,历时几个月,最终评选出了全国十强。咱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设计方案的一部分:

看到这里可能就有友友要问了:哎,这些设计方案里也没有冰墩墩啊?哈哈,墩墩和容融是参照海选初稿经过无数次调整和修改之后才设计出的最终产物,冰墩墩的原型,其实是这串糖葫芦的设计者们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其领队是曹雪和刘平云。可以说这串糖葫芦与冰墩墩不能说是一模一样,简直可以说是毫无关联,甚至都不是一个次元的。

后来没能选择糖葫芦,其实是专家们觉得糖葫芦的脸怎么看怎么像个猴。那不如就设计个猴吧!于是在对这串糖葫芦无数的修改方案中出现了鹿墩墩(不是)

鹿墩墩(形状是方的哈哈哈)

在诸位设计师们新建了无数个图层之后,方案中终于出现了熊猫的身影。

2.修改和研讨

关于使用熊猫,不仅我们心里发怵,设计师也是在犹豫的。毕竟一提起中国,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熊猫,可以说熊猫在国际的名声是超级响亮的。更何况早在1990年的奥运会吉祥物盼盼中就已经使用了熊猫这一外形,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设计是平面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熊猫,总设计师曹雪说:

“用熊猫的理由,不仅仅在于我们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宝的情感,他可能是最不需要教育别人的动物。去创造一个新动物来教育外国人可能成本太高了,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使用的次数太多了。”

于是在全新的修改方案中,不仅有冰壳熊猫、雪壳熊猫,还有冰壳鹿的形象作为备选方案。除此之外还有兔子、老虎等形象,仍然在考虑范围之内。在专家们的研讨会上,不仅是形象的设计感,其他衍生的考虑比如做成周边之后的制造难度等也成为了讨论的话题。随着讨论的推进,冰壳开口处的冰丝带围边也被提出,随后联想越走越远,与宇航员相关,与未来接轨。

给冰壳加上冰丝带的围边~

3.查重与完善细节

2019年的6月和7月分别进行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对于候选吉祥物名称和外形的查重工作。随后8月,设计师团队前往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熊猫的形体和姿态,完善设计细节。由于广州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几场雪,而且说不定也没实际见过熊猫,可能对于这些元素的体会没有那么深,而这次考察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经完善后,同月,北京冬奥组委上报北京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吉祥物候选方案,确定最终方案。到了9月,历经一年时间、通过重重考验与淬炼的冰墩墩终于和大家见面啦。

冬奥组委会的评定~

冰墩墩的成名之路

可以说在冰墩墩刚刚发布的时候,并没有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关注和喜爱。有些不太关注奥林匹克赛事的友友们可能压根没见过,而对于冰墩墩的评价也掺杂着一些负面言论,比如说质疑为什么又用熊猫啊,为什么感觉这么丑啊,等等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在设计团队们进行修改时都有进行考虑,能最终确定仍然使用熊猫这个形象,肯定是对于自己的设计成果充满信心。果然,蛰伏了两年后,在冬奥会亮相的冰墩墩很快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和喜爱。店铺在售的周边很快被一抢而空,各种表情包活跃在聊天之中,而外国友人更是宁愿不买冬衣也要多带几个冰墩墩回家,并在本国的电视节目中大力宣传。可以说冰墩墩能成为“顶流”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画师糖渍虫与罗罗布的作品~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团队夜以继日地修改完善和不懈的探索

设计一个带有熊猫元素的形象既简单又困难,而最困难的就是跳出前辈们的设计思路,展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熊猫形象。由于设计团队们来自偏南的广州地区,对冰雪和熊猫都没有太多了解,因此想要设计好这样一个形象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改稿时间里,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全力以赴。他们坦言“虽然压力很大,但是真的很开心,都是心甘情愿去修改这个形象”。而最终,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毅力、扎实的功底和不俗的想象力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设计师们在探讨~

2.各种“梗图”和萌萌瞬间动图在网络上的流传

在这个表情包盛行的网络时代,可以说中国网友对于一件事物的最大认可就是把它做成梗图了。同样的图片配上不同的文字,就立刻有了不同的含义,这样的交流方式有的时候比文字还要深入人心。就像一直流行的熊猫头一样,冰墩墩的梗图也加入了表情包大家庭,成为了各位网络潮人的“新宠”。除此之外,由工作人员穿上玩偶服扮演的冰墩墩在会场的可爱动作,比如坚持挑战“4A”,卡门卡电梯等,也成为了很多人产生兴趣、更加了解冰墩墩的契机。

墩墩儿挑战4A~这次失败了哈哈哈

扭秧歌的墩墩儿~

铲雪墩墩~

3.外国友人的厚爱和大力支持

冰墩墩是作为北京冬奥吉祥物被设计出来的,受众是每个国家的人。可以说冰墩墩的走红离不开外国友人的喜爱和支持。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岗义堂来到我国进行采访时不慎遗失了冬衣,而在见到冰墩墩之后,他立刻被这只软乎乎的熊猫“俘获”,入手了好几个冰墩墩周边,为此连冬衣都没买。回国之后更是向本国网友大力推荐冰墩墩。尽管在无意见到扮演者拿着瘪下去的玩偶服路过后直呼“幻灭”,却仍然对其十分喜爱。奥运奖牌得主也可以获得限量版的冰墩墩,可以说冰墩墩在奥运会场是“无孔不入”,外国选手和网友也是对它大力支持。

日本记者

4.周边火爆供不应求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冰墩墩在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顶流之后,其周边产品的产量不足以供应急速增长的购买需求,因此一度有网购平台“秒杀“抢购冰墩墩、市民排队购买冰墩墩,甚至还有黄牛高价倒卖冰墩墩。尽管最后一个行为违法乱纪,却足以体现其火爆程度。随着人们购买需求的上升,冰墩墩也越发吸引不曾了解的人”入坑“,同时也对冬奥更加关注。

北京市民排队买墩儿

冰墩墩能受到这样的喜爱和追捧,与冬奥会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随着我国国力渐强,国际地位提高,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能够获得这次冬奥的举办机会,也是国际对我国的认可。吉祥物可爱,运动员优秀,我们国家也是越来越繁荣昌盛。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好了,8说了,我要去抢冰墩墩了~

李煜是个好皇帝吗

李煜是个好皇帝吗?如果我们对一位皇帝的评价是他在位期间的作为,而不是这个国家最终的结局。笔者认为:李煜是个好皇帝!

前段时间,在跟朋友讨论一个话题,有关秦始皇到底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对于秦始皇,我们评论的一大问题就在于标准的巨大差异。这个问题也出在评论李煜上。我们好像先入为主的认为,末代皇帝就是最糟糕的。毕竟我们知道夏桀,知道商汤。可是,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李煜在位十五年的作为,我们或许就更容易得出他是个好皇帝这个答案。

李煜,公元961年即位。当时,宋已经建立,在南唐以北对其虎视眈眈。而南唐周围,还有五代十国末年正一步步进入“风烛残年”的各种小国。南唐国内,是先皇李璟频繁征战后的积贫积弱。就在南唐风雨飘摇之时,时年二十四岁的李煜坐上了南唐皇位。

作为中华大地上的皇帝,李煜有着一些皇帝普遍具有的特点。他劝课农桑,鼓励耕种。把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贫弱南唐,一点点积累复苏。

然而在南北夹击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又让他重视军队建设。李煜手下的南唐军队,不仅有传统兵种,还设置了龙翔军,专门来操练水军。

但李煜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来自宋。李煜上位之初,就主动向宋臣服。有人说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可是,如果南唐这时候来反抗,又哪是宋的对手?如果南唐在李煜上位之初就硬碰硬,那么,南唐的历史,恐怕就很难再多这十五年。此后,李煜多次上表,请求宋把他当做臣子,把南唐当做附属。因此,讥讽李煜“卖国”的大有人在。

这是李煜带领不够强大的南唐存活于世的最合适方法了。如果李煜真的懦弱,他就不会暗地里操练军队。如何李煜真的无能,他就不能把南唐的生命延续十五年。

而李煜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温和甚至算是委屈求全的策略,和他本人的仁义善良也分不开。李煜是位居士,又是深谙佛法之人。就是这位饱读诗书的仁慈君主,做出为救兄弟几乎低声下气的乞求宋高抬贵手放他的弟弟一命。

李煜作为皇帝,有勇,敢在强大的宋手中找生存空间。也有谋,能够把一个羸弱之国一点点壮大。他更有许多君主没有的仁,有充沛的情感,能理解百姓,体味人间。

李煜如果生于太平盛世,他可以做一个守成的好皇帝,初继位李煜实行轻徭薄赋,于民休息的政策,对宋表面臣服暗地备战,也是很有些策略的,只可惜他生于史上最乱的五代十国,他的治国才略在宋太祖的光芒下很快暗淡了。

李煜跟他爹李璟一样都是文学爱好者,并且在诗文书画方面都很有造诣,但历史证明艺术帝往往都当不好皇帝,像画家宋徽宗,音乐家李隆基后期,木匠朱由校,不过老朱比他们几个幸运,没因为爱好丢了皇帝。

李煜早期的词风偏婉约旖旎,那时候他在大小周的温柔乡了可是不知愁滋味啊,前期的杰作: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后期画风突变,字字血泪,像《虞美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等,都是千古名作,王立群老师在点评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时说:用最平实的言语,写出了常人无法体会的情感;李后主后期的词中,只能看到两个字“绝望”。

郦波老师评价李煜:一个不朽的传奇。

亡国毁了李煜,也成就了李煜,让他在史上若干亡国君里脱颖而出,成为“诗词世界的千古帝王”,但是如果有来生,相信李煜会说“愿生不在帝王家”。

李煜在我们的心中通常有两个身份,皇帝,诗人,有人说李煜当皇帝是个笑话,当诗人是个“神话”,对于后半句我完全认同,但对于前半句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捡来的皇位

作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本来是没机会享受这个“殊荣”的,因为他的皇位就是捡来的,而他根本不想要。

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时曾立其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本意是“兄终弟及”,但是李景遂审时度势力辞了“皇太弟”的位置,李璟转而立李煜的哥哥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可是李弘冀竟然毒杀亲叔叔李景遂,而被废除太子之位,李煜被“赶鸭子上架”成了南唐最后一任国君。

继位后的无奈

李煜继位后,形式已经非常紧迫,南唐笼罩在一层阴郁的气氛中,李煜也是借酒消愁每日醉生梦死,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李煜确实不精通国事,因为他对权利没有欲望,如果是在盛世,李煜或许能成为一位心地善良,宽宏大量的好皇帝,但是身逢乱世,李煜确实没有力挽狂澜的实力。

极力避免战争

李煜继位后直至南唐被灭,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李煜继位之初就派人入宋进贡,表示臣服愿奉宋正朔。后来甚至将唐的国号都去掉,改称“江南国主”。

而当大宋真正发动进攻的时候,李煜有能奋力一搏,死守金陵。据说李煜还曾有殉国的打算。虽然实力悬殊巨大导致亡国,但是并不能说李煜就是位昏君,只是大势不可逆。而李煜的出降也使得江南免受战火洗劫。

李煜是一位好皇帝吗?显然不是,说严重点儿或许算个昏君,因为他确实不懂治理国家,而且他的对手是雄才伟略的赵匡胤。但李煜是绝不是暴君,只是不应该生在那个年代。

李煜是不是好皇帝,这得看评价标准是什么?至少我觉得在“后主”里面没人比李煜更好了。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煜的老爸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接过了这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他接手南唐皇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注定要成了一个亡国之君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在五代十国末期,实力最为强大的后周已经开始了一统南北的战略计划,其中后周的南征计划最主要针对的就是当时的江南霸主—南唐。由于两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周世宗的南征行动非常成功。公元958年,不断战败的南唐只有把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都献给后周,并且李璟本人还去掉帝号,改称国主,使用后周年号,既南唐中主。

所以当李煜接手南唐的时候,南唐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外交方面,李煜对此时已经接替后周的宋朝放低姿态,尊奉宋朝,以给南唐争取喘息的时间;在时政上对前朝文武官员不计前嫌,唯才是举;在民生上,减免税收、免除徭役,重组户籍,极为重视农业恢复。

但由于南唐经过前朝的战乱,通货膨胀严重,早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再加上北宋一统已经是不可违背的历史轨迹,最终导致了南唐的灭国。

只是当我们评价李煜的时候,并不能给他戴“昏君”的帽子,甚至比绝大多数的“后主”李煜都可以算相当不错的,他关爱民生,不残暴不好大喜功,这样好皇帝中国历史可并不多。正如南唐旧臣潘慎修,对宋太宗说的:

“若其真为无识无能之辈,何以守国十余年?”

其实我唯一对李煜有所微词的就是当初在北宋一统之势已经完全不可挡的前提下,李煜依旧率领南唐国民负隅顽抗。其中宋军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最后攻破金陵李煜投降整整过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战火致使无数南唐国民流离失所,湮灭于战火之中,是为李煜的责任。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国的最后的一位国君,不是皇帝,自然就没有帝号的。史称“南唐后主”。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国”的后主――其祖父南唐国的开国皇帝李升(889――943),字正伦,原名徐知浩。937年称帝,先国号“齐”,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又称其“南唐先主”。其父李璟(916――961),字伯玉,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即位。拓展了疆土。因好武喜文(著有《南唐二主词》),奢侈无度,政治腐败,国力大降。后被“后周国”之武力威胁,自削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煜961年即位,尊宋为正统,以纳贡保国安宁。在971年赵匡胤灭“南汉国”后,李煜自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975年降宋,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978年去世。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历史的看,亡了国的李煜是“政治上的低能儿”,治理国家是无建树的。可以说是即误国误民,又误家误己的。他的才华主要体现在书法、工画、音律、诗词等艺术领域之中,尤其是在诗词等艺术上造诣极深,有人说他“词冠天下”,有人说“词树旗帜”,是中国史上有名的“亡国诗人”、“千古词帝”,其作品被收录在《宋词》。南唐被宋所灭,李煜降宋后,被封“违命侯”。其诗词大都不是其在“太平盛世而作”,尤其是“传世诗词”大多是思念故国、感怀往事、忧国忧民,被宋太宗赵光义疑有“复国不纯动机”而被毒死。李煜精通书法、绘画、音乐、诗词,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传世作品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词,不仅归录于《宋词》,而且大都是中国词史上的传世不朽之作。李后主是一个好的诗词等全面发展的“艺术高人”,但在治国上承祖、父之基业“沉迷于淫乐”,无所建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反映内心的孤寂,《破陈子.四十年来家园》是对国破家园的无限思念。李煜站在艺术高地上的诗词,是亡国之后无奈心情的寄托,只能以“诗词”空怀抱国忧民之志。

答案是,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李煜不但不是好皇帝,连做一个平庸的皇帝都不够资格,他是一个典型的昏君。

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视台播放一个电视剧《绝代双雄》,我看了之后就疑惑,李煜如此的昏聩无能又软弱,凭什么和赵匡胤并列为“双雄”?现在我才悟出来,原来所谓的“双雄”,并不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太祖赵匡胤,而是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两个人。赵光义虽然文韬武略比哥哥差,但环视五代十国,能比他强的还真没有几个。所以,把赵光义和哥哥赵匡胤并列为“双雄”,也大体说的过去。

至于李煜,纯粹是一个脓包和纨绔子弟。李煜做一个艺术家没有问题,做了皇帝,则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面对大宋强敌压境,李煜从来没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而是寄托于求神拜佛,幻想佛法无边可以帮助他渡过危机。为此,李煜把国库的钱都掏了出来,只要你愿意出家为僧,就立即赏赐给你一大笔。一时间,满大街都是和尚,南唐僧侣迅速超过十万人,比士兵还多。

一些臣子为了巴结李煜,就猛拍他的马屁,说陛下您是佛的转世。李煜听了心花怒放,既然我都是佛的转世了,我还怕大宋什么呢?于是,李煜继续在他的皇宫里面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还搜刮大量民财,为他庞大的后宫提供享乐。

李煜上位是南唐无奈的选择,他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做皇帝,喜欢搞艺术写诗词,只是历史把他推上了政治的舞台。在李煜当政的时候,可以说他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事,他也试图和北宋抗争,做出过努力,可见李煜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是个善良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说他的词作很不错,是一代词帝,只是对他的政绩却贬低,说他亲手亡了自己的国家,其实我们都误解了李煜,处在当时的环境,李煜做的还是不错的。

李煜接手南唐的时候,南唐已经是个烂摊子了,前一任皇帝李璟把南唐都败的差不多了。南唐的开国皇帝李升干的不错,让南唐的经济富强,但了中主李璟的时候,李璟好高骛远,觉得南唐富强,就对周边的国家发动战争,结果仗是打胜了几场,不过让南唐陷入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却在这个时候,后周乘机攻打南唐。李璟顶不住,只好对后周称臣,去掉帝号,称南唐国主。

李璟死后,其实帝位还轮不到李煜呢!李煜有五个哥哥,怎么都轮不到李煜继位。但事情就是那么戏剧化,首先是最有继位资格的长子弘翼听信谣言,说李璟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于是他把叔叔给干掉了,自己莫名其妙三个月后暴病而死。李煜的四个哥哥更有意思,谁都说自己不要当皇帝,一味的推辞,最诡异的是,李煜的这四个哥哥居然也全不明不白的都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想当皇帝的李煜却顺理成章的当皇帝了,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啊,也许这冥冥之中意味着南唐会灭亡吗?

李煜当上皇帝后,他知道南唐就是个烂摊子,根本无法对抗北宋。于是他立刻给赵匡胤写信,信里是极其的低微讨好。说自己本来是个文人,做皇帝是无奈的选择,自己绝对不会对北宋有丝毫的不敬,自己会一直对北宋称臣,年年对北宋进贡只多不少,对北宋是俯首帖耳绝没有二心。李煜的信至少让赵匡胤放下了不少的戒心,他觉得李煜是个文弱书生翻不起什么大浪。李煜如此对赵匡胤俯首帖耳,为的是让南唐争取时间,既然南唐打不过北宋,该认孙子就认孙子,李煜在这点做的不错。北宋当下戒心后,李煜就暗地里努力筹建南唐的新兵,日常锻炼新兵,为的是将来某一天对抗北宋。兵有了,要有人才辅助自己啊,所以李煜就想启用老臣韩熙载,韩熙载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辅助南唐开国皇帝李升,让南唐初期富强。在李煜当政的时候,韩熙载却不想从政,只知吃喝玩乐,李煜就想试探韩熙载到底怎样一个人。于是李煜就派一个画家去韩熙载家里偷看韩熙载到底是个什么人,回来后的人把韩熙载晚上玩乐的场景画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在画里韩熙载那真是放荡不羁啊,李煜就觉得韩熙载不能依靠了,所以他没有任用韩熙载,可惜啊,如果李煜仔细看韩熙载的眼神就会发现韩熙载的目光还是那么的清醒和锐利,只是一切都晚了。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可不会对李煜客气,立刻攻打南唐,李煜的新兵抵挡不住宋兵。为了让北宋破城后屠杀金陵的老百姓李煜决定献城投降,做了亡国的后主。在北宋羁押的三年里,李煜过的并不好,自己的老婆小周后常常被赵光义叫到后宫侮辱,李煜毫无办法,只能痛在心里。在他生日的当天,他悲伤的写下虞美人。赵光义知道后,认为李煜还有故国之心,因此用毒酒毒死了李煜。李煜的一生是悲惨的,也许他如果不当南唐的国主可能好过一点吧,只是一切不能假设,至少他是个善良的皇帝,对于那些没有在南唐灭国时保住性命的老百姓来说,李煜应该是个好皇帝吧,至于南唐灭国,李煜已经是尽力了,无可厚非!

李煜是个好皇帝吗?应该不是,他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皇帝。

灭国被俘,妻子也被旁人当面霸占,别说是一皇帝,就是一普通人,这也是奇耻大辱。

但是,南唐最终被灭,却不能都怪在李煜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公平的。

每一个王朝,到了气数将尽时,都是回天乏术,

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有史载,赵光义曾经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有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由此可见,李煜并不是我们通常印象中的昏庸无能,于治国安邦一无是处的君王。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有不少。

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

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

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

李煜同样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主,却是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讨论最多的一位

为什么呢?

我想这和他在诗词上辉煌灿烂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作为诗人,李煜真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李煜,自小通音律,好诗词,形象俊美,有汉魏风采,

这要放到现在,活脱脱就是一翩翩公子文艺青年大才子呀

但是呢,天不遂人愿,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开宝九年,976年,李煜38岁,宋军攻入金陵,漫天的喊杀声,杀戮的刀剑声,一瞬间就席卷了整个皇宫,

琴声在响,却已惶恐不成调,宋军部队举着嗜血的刀剑,睁着杀红的双眼,来到了惊慌的李煜和花容失色的小周后面前,

这时,

弦断了,

国灭了。

昔日的华服,已不能相符这残败的身躯,赤身裸体的李煜和小周后,携手走进了宋军的囚车。

李煜面对满眼疮痍的江山写下了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被押往开封,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每到深夜,他站在小楼之上,抬眼南望,思念故国,

眼泪都会沾湿衣襟,

更让他无比气愤,而又无能为力的是

赵光义对小周后的侮辱,当众将小周后的衣服脱光,然后用几丈红绫包裹起来,命人抬进赵光义的寝宫。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有一次,他在强暴小周后时,不仅让宫女太监们围观,

还把宫廷画师召来,进行纪实绘画《熙陵幸小周后图》。额,这放现在就是一马赛克.avi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赵光义这人有点儿变态呀,小时候是不是收到过什么心理创伤呀。

在这期间,李煜写下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此时四十二岁的李煜,在软禁的梧桐别院中,只能用诗词慰藉一下凄凉无奈的心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却不料,正是因为这首词,断送性命。

安排在他身边的密探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赵光义,赵光义听后震怒。

认为李煜贼心不死,妄想复国,

怒不可遏的赵光义连夜给他赐了“牵机药”。

所谓“牵机药”,是古来帝王要将近臣和妃子赐死时所用的毒药。

牵机药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

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佝偻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就这样,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皇帝,一个才情万丈的诗人,

在浪漫的七夕节,带着痛苦,带着无奈,带着一丝牵挂,在这个人世间消失了。

李煜是个好艺术家,却算不上好皇帝。

他是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当上南唐国主却是个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国家之悲剧。原因很简单,他在才华乃是在文学上,而非政治军事上。如果仅仅只是没有政治才能,但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也不失为一个好君主。可是李煜完全就是昏君一个,史书上说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一眼望去便是个亡国之君。

南唐是盘踞在东南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建国于公元937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政权后,接连灭荆、湖、蜀等割据政权,南唐偏安一隅,后主李煜就没有一点危机感吗?

他也有危机感。但他并不是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而是沉溺于佛学中,幻想着佛法无边,帮他度过危机。他甚至把国库里的钱掏出来,招募人削发为僧,一时间满大街都是和尚,国都的僧人超过一万人,这些人的供养都由官府承担,无疑令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更荒唐的是,他还深信自己乃是佛的转世,既然自己是佛,还犯得着担心宋师入侵吗?他的心思完全不放在治国守边之上,遂令国家一天比一天糟糕。上行下效,后主李煜崇佛,底下自然有一大堆人跟着吆喝。大臣们投其所好,每见后主,不谈政事,只论佛法,或是不吃肉食,只吃蔬菜,持戒修佛。

从国主到大臣都不务正业,这个政权不亡才怪。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后主终究不是一佛出世,终究只是个凡夫俗子。事实证明,孔子不云怪力乱神是对的,神佛几时曾展现过其无边的威力呢?从一国之君跌落为俘虏,心理上的落差之大,可想而知。宋太祖虽未杀李煜,却封他一个“违命侯”,明显带着讥讽与贬意。

在半囚徒的最后日子里,李煜写了不少词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是亡国之痛,才能写下如此传诵千古的词篇。回首自己身为帝王时的春花秋月,回想王宫中的雕栏玉砌,再看看如今的自己,被囚禁于小楼,仿若隔世。想到这里,怎么能不满腹忧伤哀愁呢,那愁啊,就像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李煜写下这首词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去世,宋太宗赵光义在气量上显然不如哥哥,他见了这篇词后大怒:一个亡国之君,能保全性命,已是朝廷莫大的恩赐,还牢骚这么多,莫不成想造反么?他送了一杯毒酒给李煜,这位南唐后主终于解脱了。

有一句话我十分欣赏,“天才也怕入错行”,写诗词,搞音乐,李煜绝对是天才,可惜他入错行,误打误撞当了皇帝,结果误国误民,也误了自己。

生活在诗歌之中的南唐后主李煜!

当我们提起李煜时,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浪淘沙》中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或者是《清平乐·别来春半》中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又或许是亡国之痛。但是这些并不足以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真实全面的李煜。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是我们今天江苏南京人,也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与其说李煜是一个皇帝,不如说李煜更像是一位诗人。

其实李煜所在的南唐亡国其实是一种必然现象,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在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北宋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事实上,早在李煜继位以前南唐的国势就已经衰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南唐的国策早就有失误。

通过以上对后唐国主李煜的分析和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李煜其实在从政方面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但其在文学方面的造就可以用出色来形容,与其说李煜是一个皇帝,不如说其更像一个文学家诗人。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向大师致敬 儿童美术 像大师那样画 作品欣赏 姓名 安格尔 进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