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莱州姓氏分布和莱州起名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烟台在古代每朝每代叫什么名字莱州在不同朝代的名称烟台在古代每朝每代叫什么名字1、西周时期——东莱
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座长满莱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红红火火的诸侯国——莱国。自莱子国以东称东莱,以西称西莱,东莱以此得名。东莱是山东龙口市的古称。现也作为烟台市的古称,或作为地理名词泛指烟台地区。
2、春秋战国——罘
烟台的芝罘区,春秋战国时称之罘。春秋战国时,齐国曾修八主庙,其中的阳主庙就修在芝罘岛上。到后来,秦始皇和汉武帝东巡,都到这岛上来举行过祭祀的仪式。
3、唐——登州
武德4年(621年),唐高祖首次设立登州。
4、明——烟台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明政府在此设奇山守御所,这是烟台最早的城市雏形;在北山筑烽火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5、清——烟台
公元1858年(清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辟登州为通商口岸, 1861年改为烟台。此后,英、法、美等17个国家陆续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建立文登、莱阳专区和省辖烟台市,1958年设立烟台专区,1983年11月成立地级烟台市。
扩展资料:
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在中国,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由于冬季降雪量远高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其他地区,因而有“雪窝”之称。烟台和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相对于内陆,地处沿海的烟威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雪窝”,这个称号的得来,与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天冷空气的影响下,常常具有持续性、高强度的特点,所谓的持续性就是一般下雪会持续数天,多者达数周之久,下雪在烟台并不是奇闻,下大雪、暴雪也不是奇闻。
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季呈现出两头多、中减少的特点,即初冬和初春降雪较多、较大,原因为:初冬时由于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较大,容易形成降雪。在元旦春节期间由于天气最冷,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最小,不易形成降雪;在春末时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拉大,冷空气影响下,也容易形成降雪。
降雪量大也是烟威地区的降雪特点,在多雪的烟台生活过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烟台,冬天只要刮北风,有一片云彩就能下雪。常常见到的奇观是“太阳雪”,一边的天空中有太阳,但并不影响雪花纷纷落下。因此当地人称这种雪为“太阳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芝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州
参考资料来源:烟台市人民政府——首页>走进烟台>烟台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烟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窝
莱州在不同朝代的名称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1]
古为莱夷地。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
莱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为莱州,为莱州地名之始。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
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
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晋为东莱国治。
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
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
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
民国初年废莱州府设掖县。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
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
文章分享结束,莱州姓氏分布和莱州起名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